日前,以“數字安全@數字中國”為主題的2023西湖論劍·數字安全大會舉辦,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《2023 中國數字安全能力洞察報告》,對數字安全的未來提出展望。
數據應用讓想象變現實
隨著我國社會數字化進程加速,數據規模持續擴大。據IDC報告,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據量在全球的占比將達到28%。金融、醫療、交通等重要市場以及智能汽車、智能家居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,促使數據量迎來井噴式發展。
數據從生產、保存再到應用,需要經過不同的存算平臺與加工軟件。可以說,數據存在于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中。因此,對企業來說,提高數據質量,有助于實現跨部門、跨流程的數據資源的流通與應用。而中國電信的天翼云電腦具備核心技術自主可控、集中管理提升效率、安全性更高等優勢,所有數據和計算都在服務器中,重要數據和信息可設置為不能下載、存儲,數據的集中存儲也為數據的備份、恢復帶來了便利,使得保護企業智力資產成為可能。
數據流動面臨安全挑戰
如今,數據已經成為驅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,但仍面臨安全挑戰。
對于企業而言,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必經之路,但數字化程度越高,數據安全風險就越大。國內軟件技術領域資深專家郝國陽認為,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,從技術上看,主要來自數據大規模集中存儲增加的數據泄露風險、海量數據開放共享可能帶來的數據濫用風險、數據資產安全運營風險以及人工智能安全威脅。
對于個人用戶而言,在各種APP收集用戶數據時,除了能給用戶帶來更加精準的體驗以外,也難以避免地產生了數據安全隱患。
政企共奏數據安全合奏曲
近年來,我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數據安全相關政策:《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(試行)》《數據安全法(草案)》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》等,在推動數據流通和市場化建設中起了帶頭作用。
同時,運營商作為數據傳輸的第一道屏障,則運用新技術護航數據安全。
以中國電信為例,一直以來,中國電信積極投身安全產品研發,如“電信數盾”,可幫助客戶有效梳理數據資產情況,實時監測數據異常流通行為,及時發現數據泄露事件等;“天翼云盤”則可以打造個人及家庭數字資產中心,推進安全升級,護航用戶數據存儲安全。當然,中國電信推出的安全產品并不只有以上提到的兩款,還包括“安全管家”“隱私哨兵”“天翼量子高清密話”等,共同奏響了數據安全合奏曲。